美术学院举办第二十二届社科普及宣传周——省级课题申报交流会

发布时间:2025-09-18 05:29:49作者:浏览次数:10

为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与团队协作水平,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,9月17日下午,美术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第二十二届社科普及宣传周——省级课题申报交流会。交流会由副院长王志主持,院长惠波、党总支书记刘怀英、党总支副书记周烁烁及陈翰婴、马舒婷、姜超等青年教师参与。现场气氛热烈,互动频繁,为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搭建了实用的经验交流平台。

交流会伊始,惠波院长解读我校召开的科研项目申报与考核政策解读专题会议,学院教授、副教授及科研骨干参会。会议聚焦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申报动态与考核新政,明确2025年科研工作重心。2025年我校省部级项目申报中,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获批1项,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因门槛低、通过率高被重点推荐。考核政策首次转向“获批质量导向”。会议强调,外刊论文需经宣传部门审核,学术成果以省部级标准认定。此次会议为教师明确申报方向,助力提升科研质量与核心竞争力。

王志副院长强调,课题申报需以政策理论为根基,构建“三维创新”逻辑架构。理论层面,锚定国家“建立良好教育生态”要求与国际场景化教育理念,融合习近平“以才育人”思想,形成“纵向深化+横向拓展”的三维立体研究框架。核心逻辑聚焦三大创新:一是数字技术应用创新,非原创开发而是课堂落地,如搭建虚拟展厅、学生数字成长档案,实现技术与教学无缝衔接;二是课堂生态构建创新,以“师生协同共创”为主体,贯通核心素养、职业能力、校外资源整合“三翼”,形成产教、赛教等融合闭环;三是思政理念创新,深挖地方文化(如抗日山、大运河)与传统文化,转化为特色教学资源。三者协同构成兼具政策高度与实践价值的课题竞争力,支撑研究从理论到落地的完整链条。

陈翰婴老师分享了申报书撰写技巧,他建议教师提前3年梳理研究方向,参考前三年立项名单避开热门重复领域,同时注重前期成果积累将教学案例、学生竞赛获奖转化为课题支撑材料。马舒婷老师分享了她今年申报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,申报材料需准备项目申请书与论证书,预期成果建议聚焦省级期刊论文(如3篇),避免选择需领导批示的研究报告。青年教师可从校级、市级课题练手,注重研究系统性;前期成果不足时,可邀请资深教师加入团队,借力其成果提升立项可行性。姜老师结合近年来自身经历与涉及作品,讲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突破以团队为单位分工,教学能力强的负责课程案例开发,熟悉数智技术的负责交互课件的开发,科研经验足的主攻论文撰写新教师可从辅助资料收集入手,逐步积累经验。学院已建立老带新帮扶机制,为每个团队配备资深导师,提供选题、论证全流程指导。

此次交流会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实用的科研方法论,更凝聚了团队协作共识,为学院打造高水平科研教学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学院将继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,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,助力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迈向新台阶。(通讯员:张书宁